初访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:这个人人都是摇滚青年的时代

「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。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喊出的一番话,如今俨然成了中国人人都能朗朗上口的创新创业八字诀,搭配上政策大力推动,让中国创业风气益发烧得火热。

中国创业孵化器正如雨后春笋,根据中国科技部今年初的数据指出,目前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1600家,进驻孵化器的企业有8万多家、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超过1千家、资本总量超过3,500亿人民币。其中,全中国三分之一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几乎都落到了被称为「中国矽谷」的北京中关村。


圖說明

(去年6月落脚于北京中关村西区的创业大街,里头进驻了10多家孵化器)


早期以贩卖电子产品起家的中关村,2009年被官方定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搭着互联网热潮,从原先的电子一条街转型成创业圣地,目前拥有130多家不同类型的孵化器。中关村的创业风气有多火热?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《2014天使投资报告》显示,全中国80%的天使投资人皆选择了中关村的企业,投资金额比例超过全国60%。

去年6月,前身为海淀区图书街的中关村创业大街(innoway)便在这样热烈的氛围下,落脚于中关村西区,定位为科技企业发源地,成为提供创业服务、咨询,创业者交流的集散地。短短200多公尺的街上,就有至少10多家孵化器,以书店、咖啡厅不同形式出现,包括知名的车库咖啡、联想之星、3W咖啡、36氪等,等待创业者走进来发掘所需。



车库咖啡:创业者的乌托邦



早在创业一条街成立之前,标榜「创业者的乌托邦」的车库咖啡就已落脚此地。车库咖啡共同创办人李燕表示,2011年,随着中国创业、投资群体的浮现,让他们决定创造一个地方,让投资人直接跟创业者对接。她说,现在想想,车库咖啡不是基于商业目的而建的场域,更像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。

李燕认为,车库咖啡颠覆的是传统的创业思维,以往新创团队会认为,自家产品核心的机密是不能透露的,但有时候早期的产品其实还非常简单,透过不断的合作、修改,才能看到未来商品的入口。对仍在初早期阶段的创始团队而言,这样的交流弥足珍贵。


圖說明

(2011年就成立,号称创业者的乌托邦的车库咖啡。)


车库咖啡分做两个体系,第一个是完全没有门槛的开放体系,让创业本身是自由的、大家可以互相分享创业价值;第二个是2012年5月底才开始的核心探讨体系,对团队的要求是核心产品已经形成,有具体的规划。这样类似会员俱乐部的体系,发展到今天,已辅导过300多家企业,其中目前收入过亿的占3%,估值过亿的占7%,拿到资金的约140多家。

「车库咖啡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。」新创团队Tripper执行长董鹏华2012年便入驻车库咖啡,属于第一期孵化团队。他认为,传统的孵化器要团队有发展潜力、有投资的可能才让你进来,像车库这样的特殊的模式在美国、台湾都没有,「但在这里也常常遇到一些想法不着边、不靠谱的人,你甚至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来?」

不过,车库咖啡的难能可贵之处正在于它的不设限,也让这样的服务模式在中关村扩散,让无论处在哪一种发展阶段的新创团队,都能随时走进一家咖啡厅找人聊聊。 「我们希望突破传统的流程​​,你只要进来这一扇门,我就当你是一个创业家,然后大家可以直接进入互相认同的阶段。」李燕说。


36氪:氪空间搭建全国创业平台



2010年从科技协作部落格起家的科技媒体36氪,从原先的几名员工成长到200多人,团队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,发展至今估值已达10亿美元。去年4月,36氪也开办孵化器「氪空间」,成立1年多已成功孵化70多个项目。氪空间执行长田智勇表示,因为观察到在互联网创业浪潮下,已从一开始的信息需求、资本需求,演变成人才的需求,才决定开办线下的孵化器。

氪空间采取完全免费的经营模式,包括办公环境、水电、投资对接等资源,全部都是免费的。田智勇说明,不像其他孵化器,氪空间采3个月一期的招募方式,确保好的团队源源不绝的输送出去、再输送进来。他认为,传统保姆式的孵化方式其实并不利于团队成长,出去后团队反而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获得更多的成长。


圖說明

(氪空间执行长田智勇说,今年全国还有20家孵化器要落地。)


田智勇认为,氪空间其实不太像孵化器,未来更希望能建立团队与团队间的人脉、资源体系。藉由搭建共有平台、提供服务,维系团队之间的关系。例如,团队3个月前已启动计划,要在今年底前把氪空间的这套模式扩展到全国20个城市,场地规模还要从现在的几百坪,扩张到几千坪,目前上海、成都、杭州、厦门、天津等地的据点都即将落地。

田智勇说明,一旦全国有多个据点,创业家不论到哪里都可以运用全国资源,可以事先上网预定其他城市的办公室,让团队随处都有办公场所,也增加遇到更多人的机会。 「创业团队之间的合作需求其实很大,我希望他们能在这个体系里变成互相合作、帮助的小生态,创业家可以藉由36氪的平台体系聚集起来。」而在下半年孵化器纷纷落地后,下一个目标就会思考扩及海外市场的可能。 「未来有机会我们也想到台湾去做这样的事情。」


圖說明

(创业大街坐落着许多咖啡店、书店形式的孵化器。)


圖說明

(像这样让新创团队张贴征才资讯的招聘墙很常见。)


圖說明

(创业大街里有约32家创业服务机构。)


后记:一个人人都是摇滚青年的时代


仅有200多公尺的创业大街,不到10分钟就能逛完,你很难想像这里每天都有大笔的资本在疯狂流窜着,走在街上,也许与你擦肩而过的人不是天使投资人便是创业家。在众多的孵化器空间当中,这天我短暂拜访完车库咖啡、36氪后,便随意地走进一家名为「聚创」的咖啡厅,刚好遇见五组团队「路演」的过程。

咖啡厅里挤满了人,或坐或站都颇为专心的看着台上团队淘淘不绝的阐述自己的理念,这些团队有人做线上翻译机,有人做O2O餐饮贩卖服务,也有传统儿童教育厂商企图转型做线上培育课程。最前面一排则坐着两位投资人,他们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低着头滑手机,偶尔才会抬头看一眼讲者、说几句颇为直接的评语。

「你这个是传统的项目,要成功就做快点吧!」「你这技术门槛太低了,我觉得谁来做都可以。」甚至,更狠一点这名投资人仅是冷冷地说,「这样吧,我只有一句话给你,有时候我们不能只是看天空的星星,还是要脚踏实地走路的。」不到一小时的路演,五组团队几乎都被打枪。活动尾声,他更忍不住抢过麦克风,「下次你只需要五分钟说清楚你在做什么,我们才不会浪费彼此时间。」


即便投资人话说得犀利,路演结束后大家仍是蜂拥而上,急着在慌乱中抛出几个问题、交换名片,如此这般投资人、创业家面对面的对接场景,一个月至少会在这条街上的不同场所上演个两三次。资质好的团队会直接被天使看中,一口气被猛地推往下一个阶段,运气更好的话会被写在孵化器空间墙上成为那些成功案例之一,但大多数的人则是包袱款款、下次再来。

圖說明
(活动一结束,投资人立刻被拥有许多问题的创业家们包围。)

圖說明

(这样的资源对接会,在创业大街几乎每个礼拜都有一场。)


绕了一圈,我又回到车库咖啡,里头座位几乎都坐满了,大家不是专心地彼此交谈、就是埋首电脑工作,这时有个人面前什么东西都没摆,却招手要我坐下聊聊,我有些狐疑地坐下,他开门见山地说他想辞职「送盒饭」,「竞争的人应该很多吧?」我问,「那你要怎么做?」「这个我还不知道,我只是想阿!」他笑了,我不置可否,表示自己要前往下一个目的地,临走前我不忘递了名片给他,请他有一天决定真要做了再联络我。

走出车库咖啡,我心想,在中国创业到底会​​是什么感觉?就以往的认知,我以为我会看到许多华丽不实的泡泡,实际走访后却遇见更多铁铮铮的现实。 Tripper执行长董鹏华来自台湾,在北京待了14年、在中关村创业近三年,他对我说,若想来中国发展,要切记三个「不要」,「不要脸、不要钱、不要命。 」行销自己的时候要很不要脸,把自己说的再好都不会脸红,「这里有14亿人,你不说谁知道你的存在?」他说,在台湾或许看来不太能适应,但在这里却是理所当然的事,「温良恭俭让不太好,你总要让人知道你好在哪里。」

董鹏华说,「不要钱」在于互联网服务很多都是免费的,「不要命」就更好理解了,他说,台湾的创业者基本上成长环境都比较安逸,不需要拼命,但在中国市场竞争太厉害,「14亿人要创业的人太多,每个人都是拼了命在做的,你不拼,那比你更拼的人会超越你。」只要抱持这样「三不要」的心理准备,中国市场的机会就会比想像中还要大。

最后,离前往机场的时间不到半小时,我到了3W咖啡稍作歇息,又想起前几天遇到的创业家袁行远,他说,2011年他第一次萌生创业念头时,那时候的社会氛围还觉得这是一件有点「叛逆」的事情,但这两年来,随着政府大力鼓吹创业,却变得人人都能谈上一手创业经。 「我突然有种感觉。哟!怎么人人都变成摇滚青年了?」

他回忆,2011年之前,要申请公司执照困难重重,必须跑好几个地方办流程,现在变得你走进一家创业服务机构,直接拿好申请文件,不到几个小时,公司就注册完毕了。我心想,这样看似快速的流程,让人人都能轻易成为创业家,也等于人人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点,这样的氛围到底好不好?

「政府给了我们机会冒出头,剩下的就让市场机制去决定。」袁行远说,即使是现在,创业风气如此兴盛,但身边的朋友若跟他说想创业,他也会劝退那些技术看起来不怎么「靠谱」的人。 「竞争太激烈了!你不想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,那是活不下去的。」他说。

来到北京中关村不过三天、踏入创业大街不过短短几小时,就看到好几双失望与发亮的眼神交错,这里有做白日梦的人,也有脚踏实地潜伏等待机会的人,与其说人文荟萃,不如说这样的大环境让质量参差不齐,有沙也有黄金。我想,也许就像他所说的,这个年代人人都成了摇滚青年,当整场演唱会都是摇滚区时,你要是也不跟着站起来摇摆,到时候会连舞台都看不见了。不过,当市场的考验一来,在激烈的竞争之中,一切还是得回归现实,就看你够不够靠谱,把你那天马行空的想像,有一天落地变成现实,成为下一个写下历史的明日之星。


圖說明

(到访中关村创业大街,你也要来一份CEO套餐或创业家套餐吗?)


圖說明


文章来源:数位时代

About 360 eCommerce

一群热爱电子商务的年轻人,喜欢分享,迷恋互联网,相信电子商务的成功必须有足够灵活性的团队,相信只要肯做,没有不可能;我们分享马来西亚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况及分析,分享互联网动态及企业洞察,分享市场营销策略,分享各大社交媒体的发展近况
    Blogger Comment
    Facebook Comment

0 comments :

发表评论